凯发国际:普惠园覆盖率超97%!凤山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发布时间:2025-04-14 05:33:15
在河池市凤山县平乐瑶族乡,5岁的瑶族男孩卢明磊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走进该乡中心幼儿园。这个曾经因“入园难”随父母在广东漂泊的“小候鸟”,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了与城市接轨的学前教育。
过去,因地理位置偏和经济条件差,凤山县学前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凤山县作为广西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是全区首批、河池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改变,来自于多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作为教育基础性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推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1%,普惠园覆盖率达97.4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17年的6.3%提高到51.29%,从一所增加到21所,形成了乡镇中心公办园全覆盖、村级公办园合理分布的格局。
凤山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境内多山,因“环山似凤,环凤皆山”得县名。近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前置工作,逐年加大对幼儿园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满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在70%的面积为大石山区的凤山县地图上,近年来一所所幼儿园点缀在山河之间。这个曾因“九分石头一分土”闻名全国的贫困县,如今构建起“城区示范园+乡镇中心园+村级幼教点”的三级体系,实现了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村级公办园合理分布的格局,形成学前教育服务网。
“最难啃的硬骨头在乡镇村屯,几个比较偏远的瑶族乡也有了村级独立幼儿园。”该县教育局局长滕守平介绍,当地通过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用房、改建村小闲置校舍,近几年新增乡镇、村级幼儿园17所,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村级分园15所,村级独立幼儿园9所。公办幼儿园数从2017年的1所增加到现在的21所,还有22所民办幼儿园。
记者走进凤山县平乐瑶族乡中心幼儿园,宽敞的幼儿园足足有5700多平方米,各种民族风格的装饰物挂满园区走廊和教室。手工教室内,有的孩子跟着老师学做饭,有的学做扎染,有的孩子用小织布机在编织“壮锦”,各自体验着各自的乐趣。
“我们每月保教费只要220元,附近乡村里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来我们幼儿园,学生最多时有三百多。”幼儿园园长杨武林向记者介绍,“我们这是少数民族乡镇,所以我们非常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很多是非遗项目,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了解有关非遗文化的知识,家长们都很满意。”杨武林说。
在凤山县城巴烈新区,占地面积9360平方米的第一幼儿园是2019年2月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凤山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的问题。园长韦艳春带记者参观时,一组一组身穿民族服装的小朋友正在阳光下围着桌子做手工。
“作为普惠幼儿园,家长们对凯发国际官网教学质量非常看重,我们利用开阔的室内和户外场地,精心规划并构建多样化的户外自主游戏区域,如打造有泥凯发国际官网工坊、印染坊、编织坊、木艺坊、石艺坊等很多手工作坊,同时还有童话王国露营地等区域,为孩子们打造一片自由探索与欢乐成长的天地。”韦艳春说。
在江洲瑶族乡中心幼儿园,瑶族姑娘罗春柳非常喜欢幼教这份职业。这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县聘乡用”政策回到家乡任教,月工资从2019年的2200元增至现在的4800元。“县里不仅给交五险一金,每年还有6000元乡镇工作补贴。”她展示着手机里的继续教育学分,“线学时,去年还到南宁参加了壮汉双语教学研修。”
近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秉承学前教育的重点是普惠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作为教育基础性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在党的组织、项目规划、财力保障、人力配置、教师待遇等方面做到五个优先,破解师资及课程建设等难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人力配置方面,该县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参照中小学教师“控制数”的做法,缩减一些事业单位的编制数,不断加大幼儿园的编制数,有效缓解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同时,按需设岗、按岗定标、按标聘人,强化师资配备和待遇保障,积极推进编内编外教师同岗同酬,确保幼儿园能招到人、队伍稳。目前,该县公办幼儿园共有编制364名,其中,专任教师320名、财务22名、卫生保健22名,率先在河池全市实现公办幼儿园保健医生、财务人员全覆盖。
这样的师资蜕变工程,凤山已持续实施多年。该县建立“高校委培+名师工作室+城乡结对”培养体系,如今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持证率从68%提升至10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93%。
师资质量提升工程同样惠及课程建设。三门海镇中心幼儿园开发的“山水探秘”园本课程,将世界地质公园的独特地貌融入科学活动。孩子们用黏土塑造的“洞穴生态系统”,在全区教玩具评比中获奖。
“我们注重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渗透民族文化,灌输民族团结思想,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该园园长龙春丽展示墙上的幼儿成长档案,壮语童谣、蓝染工艺等当地特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近年来,凤山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千方百计保障教育投入。2020年以来,全县财政共支出1.032亿元用于学前生均经费、补助等相关费用,投资1.63亿元加大对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力度。
凤山县财政局一组数据揭示了教育优先的战略定力:近三年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年均增长23.6%,占教育总投入比例从8.7%提升至14.3%。“我们建立生均经费、教师待遇、质量评估增长机制,哪怕疫情期间都没削减学前教育预算。”凤山县副县长韦湘湘表示,该县还通过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粤桂协作资金等渠道,累计投入1.2亿元改善办园条件。
在监管领域,凤山创新幼儿园“互联网+督导”模式。县教育局数据库实时显示各园膳食营养分析、安全监控等数据。幼儿家长王彩理点开“慧育”APP,幼儿园当天食谱、课程安排、缴费明细一目了然。“以前总担心幼儿园乱收费,现在所有园所执行统一收费标准,挂牌公示。”她说。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获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后,不仅获得每生每年200元的补助,还参与公办教师培训交流。“虽然收费降低,但满园率从60%升至95%,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民办园园长李雪冰认为,这种制度性保障让民办园转型找到出路。
站在新的起点,凤山正谋划“幼小衔接”改革。在凤山县直属机关幼儿园,该园与该县实验小学、县第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 礼遇成长”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园长邓娌妮说:“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要让每个孩子都带着对学习的向往迈入人生新阶段。”
2023年,凤山被自治区评为“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今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可谓实至名归。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7.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7.4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17年的6.3%提高到51.29%;人民群众对学前普及普惠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满意度达98.17%。